• 玄学:为何老僧说:“5人不去,3人必去”,大有深意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9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02

    声明: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,旨在人文科普,不传播封建迷信,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。本文资料来源:《高僧传》、《习禅录》、《清规杂记》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    今年清明节60年不遇,老僧说:"5人不去,3人必去",大有深意

    一个不寻常的清明节前夕,古刹灵光寺来了位商人,为探寻一个生死困局拜访隐居多年的老僧。

    不料老僧只说了句"五人不去,三人必去",竟让他在这个六十年难遇的"五黄三月"里,揭开了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惊天秘密。

    一个月前,这位叫张贵生的商人还在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决策犹豫不决。他在石城经营着一家丝绸铺子,靠着祖传的经营之道,生意越做越大。近几年,随着西域商道的开通,他萌生了带领商队远行的想法。

    张贵生组建了一支八人商队,准备在清明节后出发。可就在准备启程之际,他听闻今年的清明节有些特别。据传,这是六十年难遇的"五黄三月",民间都说这个时节不宜远行。

    张贵生虽然不太信这些,但毕竟事关整个商队的性命,他开始四处打听这个说法的来历。打听着打听着,他得知山中灵光寺有位老僧,据说精通命理之学。

    这天一大早,张贵生便动身前往灵光寺。寺庙位于深山之中,他走了整整半天才到。

    灵光寺年代久远,规模并不大,但古木参天,环境清幽。当他走进寺院时,正好看见一位老僧在院中的菩提树下打坐。

    老僧看上去年过古稀,面容慈祥,鹤发童颜。张贵生上前施礼,将自己的困扰说出。

    老僧睁开眼睛,和蔼地说:"施主,请讲。"

    张贵生将商队的事情和盘托出:"大师,我准备带领八人商队去西域做生意。可听说今年清明节是六十年难遇的'五黄三月',不知这说法是否属实?我这趟生意该不该做?"

    老僧轻轻点头:"这个说法确实不假。不过,你既然来了,不妨听老衲讲个故事。"

    "一百多年前,也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清明节前后,发生过一件事。那时候的灵光寺,住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明镜禅师......"

    老僧徐徐道来。原来,明镜禅师年轻时也曾是个商人。他二十岁出头时,曾遇到过一位神秘的老者。那位老者教给他一套独特的算命之法,说是可以预知人的吉凶祸福。

    明镜禅师将信将疑,但按照老者的方法一试,竟然真的能算出一些事情。渐渐地,他对这门术法越来越感兴趣。

    有一年,他用这套方法算出自己的生辰八字与经商很是相配。于是,他开始经商,果然生意兴隆。几年下来,他积累了不少财富。

    但他没有停下研究命理的脚步。经过多年潜心钻研,他发现这门术法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深的奥秘。

    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遇到了一位游方僧人。那位僧人看了他的面相后说:"施主骨骼清奇,但命中有一劫。若能看破,便可明心见性。"

    明镜禅师不以为然。他自信自己的算命之术足够准确,怎么会有自己算不到的劫难?

    就这样,他继续经商。生意越做越大,也开始组建商队,准备去更远的地方做生意。

    那一年,同样是在清明节前后,他算出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时机。于是,他组建了一支商队,准备启程。

    就在出发前,他遇到了当年那位教他算命的老者。老者看到他后,叹息道:"你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。"

    明镜禅师不解:"老先生何出此言?"

    老者说:"我当年教你的只是术法皮毛。这术法真正的用意,不在于算别人,而在于算自己。你可知道,为什么我选在那时候传授给你这门术法?"

    明镜禅师摇头。

    老者继续说:"因为我算到你命中有一场大机缘。若能悟到这术法的真谛,便能明白人生真正的意义。可惜,你现在还在执着于术法表象。"

    明镜禅师不以为然:"老先生过虑了。我这些年用您教的方法,已经趋吉避凶、事事顺遂。这次出行,我也算过了,绝对不会有事。"

    老者摇头叹息:"既然如此,老朽也不多说了。不过临走前,送你一句话:'五人不去,三人必去'。希望你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。"

    说完,老者转身离去,很快消失在人群中。

    明镜禅师思索了一会儿,却怎么也参不透这句话的含义。他觉得老者可能是年纪大了,话里带着几分糊涂。况且自己精通命理,早已算准这次行程必定顺遂。

    于是,他带着商队如期启程。队伍里除了他,还有七个经验丰富的伙计。他们载着满满的货物,向着远方进发。

    路上,他们遇到了一位相士。那相士看到商队后,连忙上前劝阻:"这位东家,我观你们队伍的气象,恐有不祥。不如暂缓几日再走?"

    明镜禅师笑道:"多谢先生好意。不过我精通命理,早已算准这是个好时机。"

    相士还要再说,明镜禅师已经挥手示意商队继续前进。

    就这样,他们一路向西。起初,一切确实如明镜禅师所料,风调雨顺,道路通畅。

    第三天傍晚,他们来到一处山谷。这里两边是陡峭的悬崖,中间只有一条窄路可以通行。

    就在他们准备穿过山谷时,突然下起了大雨。有几个伙计提议要不要先找个地方避避雨。

    明镜禅师算了算时辰,觉得没什么问题,便说:"不用怕,我们继续走。"

    老僧说到这里,停顿了一下,目光深邃地看着张贵生:"你可知道,当年那支商队最后怎么样了?那句'五人不去,三人必去',又有什么玄机?"

    张贵生听得入神,连忙追问:"后来怎么样了?"

    老僧轻叹一声:"这个故事的结局,恐怕会让你大吃一惊。因为这里面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,也正是我要告诉你的......"

    老僧喝了口茶,缓缓说道:"就在商队进入山谷的那天晚上,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垮了路基。当时,有五个伙计听到山上异响,提前跑了出去。但明镜禅师执意要保护货物,带着另外三个伙计留下来抢救。结果山洪来得太急,这四个人都被冲入了深谷。"

    张贵生浑身一震:"这...这不就是'五人不去,三人必去'的意思?"

    老僧点点头:"正是。那五个及时离开的人得以幸免,而执意停留的明镜禅师和三个伙计却葬身洪水。这正应了那位老者的预言。"

    "但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。"老僧继续道,"明镜禅师并没有死。当山洪将他冲走时,他在生死边缘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。原来,那位老者教他的命理之术,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算命,而是让他明白'知命'与'顺命'的区别。"

    "后来,他被一位樵夫救起。醒来后,他终于明白了老者当年的良苦用心。命理之术不是用来算计别人,而是让人看透生死、放下执着。他在这场劫难中失去了所有财产,却得到了更宝贵的东西。"

    老僧的声音愈发深沉:"明镜禅师后来出家,就在这灵光寺修行。他常说:'我精通命理,却算不透自己的命;我趋吉避凶,反而坠入祸端。原来,知命不如安命,安命不如达命。'"

    "你知道吗?"老僧看着张贵生,"那位教授明镜禅师命理的老者,正是我们灵光寺的开山祖师。他早就算到明镜禅师有这一劫,但这劫难对明镜禅师来说,却是一场大机缘。"

    张贵生若有所思:"大师的意思是,今年清明节的'五黄三月',也蕴含着这样的机缘?"

    "正是。"老僧说,"六十年一遇的'五黄三月',表面看是个不祥之兆,实则是个大机缘。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、如何选择。"

    "世间万物,都逃不过因果循环。但因果之道,玄妙难测。有时看似凶险,实则藏着机缘;有时看似平安,反而暗藏祸端。所以,不在于你能算到多少,而在于你能看透多少。"

    老僧起身走到院中的菩提树下:"你看这棵菩提树,春去秋来,枯荣循环。叶子什么时候落,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。但树却从不为此忧虑,只是默默生长。这就是'知命'与'达命'的区别。"

    "明镜禅师当年精通命理,却算不透自己的命。那五个离开的伙计,看似违背了他的意愿,实则顺应了天命。而他和另外三人,看似在守护财物,实则是在执着。"

    "今年的确是六十年难遇的'五黄三月',但这个'难遇',不在于它有多凶险,而在于它能让人看透多少。就像明镜禅师,在那场劫难中失去了财物,却得到了解脱。"

    张贵生恍然大悟:"原来如此。那依大师看,我这趟商路......"

    "施主,"老僧温和地说,"不是我让你去或不去,而是你自己要想明白:你追求的是什么?你害怕失去的又是什么?明镜禅师当年带着八人商队,最后'五人不去,三人必去',这里面的道理,不在于数字,而在于选择。"

    "选择离开的人,是顺应了天命;选择留下的人,是执着了人心。但正是这个选择,让明镜禅师从一个执着的商人,变成了一个觉悟的禅师。这才是'五黄三月'真正的玄机。"

    "你现在遇到的困惑,表面上是在问应不应该启程,实际上是在问应不应该放下。放下不是放弃,而是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得失。"

    张贵生深深叹了口气:"我明白了。这些天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去,其实是太过执着于得失。现在想来,真正重要的,不是去或不去,而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。"

    老僧欣慰地点点头:"施主能有此觉悟,说明你已经明白了'五黄三月'的真谛。不是趋吉避凶,而是看破执着。"

    "记住,天机玄妙,人心难测。但只要能放下执着,顺应自然,就能在看似的凶险中寻得安宁。这才是修行的真谛。"

    从那以后,张贵生时常回想起老僧的话。他最终决定推迟商队出发的时间,不是因为害怕,而是想等一个更适合的时机。在这期间,他开始学习放下执着,用平常心来对待事物。

    后来,他的生意越做越大,但他始终记得老僧的教诲。他常对人说:"人这一生,不在于算得多准,而在于看得多透。"

    而那个关于明镜禅师的故事,也在灵光寺一代代传了下来。每逢"五黄三月",就会有人来寺中请教。老僧总是讲起这个故事,让人们明白:真正的机缘,往往藏在看似的劫难之中。

    人生在世,悟透了这个道理,才算真正明白了"五人不去,三人必去"的深意。这不仅是一个关于趋吉避凶的预言,更是一个关于放下执着的智慧。

    生死有命,不在算尽;得失随心,贵在放下;顺应自然,方得真谛。这,就是"五黄三月"带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。